出社会后,发现很多人都学会戴上一层又一层的面具,很多表面看起来人不错的人,有时候却突然在某些时刻“暴露”出某些让人惊讶的举止。

在挑选男女朋友甚至是考虑终生伴侣时,一定要好好观察一个人在不同情形下的反应,根据心理医师林萃芬所说,可以从一个人管教动物的方式看出他的真面目。

 

心理师:“一个男人好不好,看他怎么管教猫狗。”

林萃芬医师分享一个故事:“有次和一票朋友到风光明媚的海边度假别墅过周末。就在大家换好性感的泳装,套好轻松的海滩装,嘻嘻哈哈前往海边玩水的途中,有人发现了一只浑身湿淋淋的落水狗,大家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,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该如何帮忙这只小狗狗。

没想到,正当我们埋首在包包里想找点零食给小狗狗果腹时,有个平日脾气温和的朋友,竟然对著小狗边跺脚边大声咆哮,吓得那只小狗当场尿失禁,浑身颤抖地洒了一地尿。更惊人的是,这个平常说话轻声细语的朋友看到小狗惊吓过度的反应,竟足足兴奋地笑了十分钟。我永远忘不了他那张两眼发亮的满足表情,至今想起来都觉得不舒服。”

又有一次,她到朋友家作客,也撞见了一个奇妙的情景:“一进门就看到他们家的鱼缸上站著一只楚楚可怜的小狗,它的四只脚刚好站在鱼缸的四个角上。看到这幅莫名其妙的画面,我好奇地问朋友:‘你在干什么啊,训练它的胆量吗?’朋友用有点邪恶又有点幸灾乐祸的口吻说:‘谁叫它要犯错,现在它正在接受‘处罚’。”

看到他用这么不人道的方法处罚小狗,万一哪天不小心惹他生气,真不知道他会想出什么刑罚来虐待别人。光是想想,就让人不寒而栗,还是趁早跟对方保持距离以策安全。

伤害动物的人,门关上后也可能转而伤害你

一个人的命运,有时候就取决在你的观察力。有的人看到身边人出现这些行为,觉得只是玩笑、觉得“不过是动物”、觉得是小事,但有的人却视伤害动物的行为是超级大地雷,即早远离未来可能会伤害自己的人。

林萃芬医师说,千万别小看虐待动物的行为,在《DSM-5 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》中,只要满六岁以上, 会以肢体攻击或伤害动物的人, 有可能是间歇暴怒障碍症(Intermittent ExplosiveDisorder),也有可能是行为规范障碍(Conduct Disorder)。

有个朋友的老公,后开始打老婆、打小孩,她回想以前交往时的一件事情,是她老公曾经为了打一只狗,而把自己小腿弄到骨折。当时并不特别在意这件事情,现在想起来,却觉得后悔莫及。

再加上很多人会把不敢发在外人身上的气,全都加诸于亲近自己的人身上,所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和善可亲,私底下对自己的家人情人却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。

《从习惯洞察人心》

作者/林萃芬医师

时报出版

在人际互动的过程,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来解读对方心意,从“习惯”就能看穿一个人的性格你一定要懂得看人“眼色”,才能成功突破他人心防、达到深入人心的境界。

想要深入了解一个人,最宝贵的线索就是观察对方的各习惯,再探索这些习惯背后,隐藏哪些重要讯息,可以准确评估对方的心理健康程度。

>>> 杜绝捕兽夹:黑狗变“袋鼠”的断掌画面,看了让人不舍心碎

>>> 心理学家:“第一印象如果不好,你实际上是什么人不再重要。”